泸州市
中国四川省下辖地级市
泸州市(Luzhou City),四川省地级市,古称“江阳”,别称酒城、江城,位于四川省东南;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辖3个市辖区、4个县,行政区域面积12236.2平方千米;户籍总人口503.82万人。使用语言为泸州话。
名称衍变
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远取泸水以为名”,“泸州”作为地名沿袭迄今。泸州得名“泸水说”,古称江阳南朝大同年间(535~546年)置泸州,领江阳郡。江阳郡领:江阳县(治今江阳区)、汉安县(治今纳溪区大渡口镇)、绵水县(治今长宁县北)、安乐戍(治今合江县合江镇)。州、郡治今江阳区。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时属梁州之域。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蜀郡,巴郡辖有江阳地,其后在沱江、长江交会处置江阳县。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
西晋,仍置江阳郡。江阳郡属益州,下辖江阳县、符县、江安县。
南朝刘宋南齐东江阳郡南梁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泸州辖一郡即江阳郡,三县即江阳县、江安县、绵水县。
隋唐至宋元时期
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改江阳县为泸川县,为泸川郡治。泸川郡辖泸川县、富世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武德三年(620年),置总管府,武德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泸州辖泸川县、富义县、江安县、合江县、绵水县。
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
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潼川府路迁治泸州。泸州升本路安抚使
宋末改泸州为江安川,属潼川路。辖泸川县、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元35年。
元,改江安川为泸州,并废泸川县入泸州,改属四川行省重庆路,辖江安县、合江县、纳溪县。
明清时期
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升为直隶州,隶属于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辖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
雍正五年(1727年),将贵州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属永宁道,为永宁道治,并与江安、纳溪、合江三县脱离。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5日,成立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15日,成立泸县军事管制委员会。16日,成立泸县人民政府。1950年7月31日,川南行署令成立泸州市政工作办公处。8月1日,市政工作办公处公告设置城区、蓝田、小市、瓦窑坝4个区人民政府。1950年8月15日,成立泸州市人民政府,直隶川南行署。1950年12月7日,经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批准,泸州市为川南行署直辖市。1951年11月9日,泸县专区迁隆昌县办公。次年1月18日,改为隆昌专区。1952年9月24日,迁回泸州市。1952年12月20日,恢复四川省建制。泸州市由隆昌专区代管。同日,隆昌专区更名为泸州专区。1953年5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泸州、内江、合川、宜宾、五通桥、万县、南充7市改为省辖市,由所在专署代管,因种种原因未宣布执行。1960年7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泸州专区,所辖市县划归宜宾专区管理,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从宜宾地区划出泸州市、泸县、合江、纳溪县,成立省辖泸州市(地级)。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东与重庆市贵州省接壤,南与贵州省连界,西与云南省和四川省宜宾市自贡市相连,北接四川省内江市和重庆市。全市位于四川盆地南缘,永宁河赤水河沱江长江交汇处。地理座标介于北纬27°39′~29°20′,东经105°8′~106°28′之间。南北长184.84千米,东西宽121.64千米;东到重庆221千米,北到成都268千米。全市辖区面积12232.34平方千米。
气候
泸州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但受四川盆地地形影响,泸州市夏季多雷雨,冬季多为连绵阴雨天气,多轻雾天气,而全年少有大风,多为0-2米/秒的微风。2016年,泸州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日照正常略偏多,全年光、温、水充足,属农业气象年景正常偏好年。年内高温、干旱、连阴雨、风雹、雷暴等气象灾害较常年偏轻;强降温过程次数和强度与常年基本持平;暴雨、洪涝发生次数多。
地质
泸州地面以下6.30千米地质基础为扬子板块,为发育于太古代(距今34亿年~25亿年前)的组成中国南方三大洋壳板块之一。至上元古代(今20亿年~17亿年前),板块成型为东西二段。西段扬子板块经吕梁运动发生张裂,以叙永县为界,裂为南北二个微型板块,北部为四川盆地菱形板块,南部为云贵高原板块,云贵高原板块为张裂后之标准缝合地层,出露于叙永县西北二叠系下统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海相灰岩:四川盆地菱形板块有盆西、盆北、东板凹及盆中板凸四个板片盆东板凹与云贵高原板块北缘为泸州地质基底。
地形地貌
泸州市地表形态面貌的基本轮廓,以高起的低山(海拔500-1000米),中山(海拔1000-1902米)地貌为主,是一典型的山地面积占总幅员面积56.14%的山地市。以中部长江河谷为最低中心,向南北两岸逐渐升高。长江河谷海拔最低203米(合江鹿角乡下关桥村江面),为泸州地区地貌侵蚀基准面与南北岸径流汇聚的中心。北岸最高为万寿山,海拔757.7米;南岸最高为叙永罗汉林,海拔1902米。南北岸呈不对称的马鞍形,高差千米以上。另外,南北两岸地貌轮廓之通异,尤在于南靠云贵高原,以低、中山为主,山地紧密,平坦地少;且高度逐级上升达1902米。北岸为四川盆地微缓的倾斜平原,除薄刀岭、古佛山、龙贯山等局部低山外,大部是缓丘、宽谷地貌;且高度递增率小,呈现平畴沃野,田连阡陌地貌景观。
水文水利
泸州境内大、中、小江河溪流众多,但小溪河源径流短。境内河流同属长江水系,以长江为主干,成树枝状分布,由南向北和由北向南汇入长江。主要河流有长江干流、沱江、赤水河、古蔺河、永宁河、塘河、濑溪河、东门河等。集雨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有61条,其中集雨面积50-100平方千米30条、100-400平方千米20条、400平方千米以上11条。泸州河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下季风型河流,即暖季河流,径流靠夏季降水补给,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属长江水系。
长江分布于市区北部,自西面江安流至纳溪大渡口入境长江由西从纳溪区大渡口镇进入泸州,流经泸州纳溪区、江阳区、龙马潭区、泸县至合江县望龙镇入重庆市,横穿全市133千米,江面宽600-1300米,以长江为主干,由4级支流组成树枝状水系。境内汇入长江主要支流有永宁河、沱江、龙溪河、赤水河。湖泊主要有黄龙湖玉龙湖凤凰湖、红龙湖等。水资源总量大,但分布不均,开发较难。
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累计建成水利工程达35.15万处。其中,水库468座(水利水库430座、电站水库38座)、城乡集中式供水工程1545处、泵站853处、水闸20座、塘坝2.4万座、窖池1.98万座、机电井30.48万眼。全年水利工程供水能力总量13.45亿立方米,实际供水量11.97亿立方米。年末规模以上灌区121处,新增耕地灌溉面积1.98千公顷,耕地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64.67千公顷,实际耕地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24.33千公顷。堤防总长度达到244.91公里,其中达标堤防209.70公里。
土壤
泸州市具有沙溪岩土壤;叙永县古蔺县土壤类型以黄壤为主,其次为紫色土
自然灾害
泸州为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自然灾害主要为气候灾害和地质灾害两类。泸州属地震波及区。四川地震区,主要位于东径104°以西高原山地。但易受主震区地震所波及。国家地震局1981年对泸州地区地震观测表明,本市属0~3级地震区。据历史记载与多年气象、物候观测,泸州常现的气候灾害,主要为旱涝、风暴、低温、阴雨与黄沙。境内暴雨集中,丘陵和山地地形易形成洪涝灾害。暴雨多集中在5-9月,6-8月为多,年平均3次左右,最多年达7次。境内大风主要发生在2-10月,其中7-8月最多。干早主要有冬旱、春旱、夏旱和伏旱。其中伏旱对农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伏旱多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伏旱同时与高温并存,加重危害。市境伏旱频率,年平均60%以上。
2021年9月16日4时33分,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共造成泸州、内江、自贡等5市(州)10县(市、区)19.2万人次受灾;倒塌房屋0.02万间,不同程度损坏8.9万间,VI度区及以上直接经济损失24.7亿元。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1年,泸州市平均降水量988.2毫米,折合降水总量1209600万立方米。全市地表水资源量65260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34860万立方米,水资源总量 652600万立方米。全市共有大中型水库(含水电站)7处,年初蓄水量10809万立方米,年末蓄水总量10469.9万立方米,较年初蓄水量减少3.1%。全市总供水量115539.31万立方米,占年水资源总量的17.7%。全市用水总量115539.31万立方米,耗水总量75571.09万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271立方米。2021年,全市13个地表水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92.3%,长江、赤水河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沱江水质稳定保持III类标准;全市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泸州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国的70%、全省的50%,是中度缺水城市。“十三五”,泸州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4.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降低20%以上,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98。为此,全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泸州被评为“优秀”,并获省政府通报表扬为“水资源管理成绩突出市级人民政府”。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4月,泸州市土地资源分布情况如下:耕地323937.34公顷(485.91万亩),古蔺县、泸县、叙永县等3个县区耕地面积较大,分别占全市耕地的22.59%、22.35%、18.58%。种植园用地29915.14公顷(44.87万亩),主要分布在合江县,占全市种植园用地的27.95%。林地647504.79公顷(971.26万亩),主要分布在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分别占全市林地的31.67%、31.01%、20.87%。草地1802.37公顷(2.70万亩),主要分布在古蔺县,占全市其他草地的33.45%。湿地1202.06公顷(1.80万亩),主要分布在合江县、江阳区,分别占全市湿地的46.08%、22.78%。交通运输用地24189.40公顷(36.28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1551.09公顷(62.33万亩),其中泸县、合江县水域面积较大,分别占全市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26.13%、25.06%。
生物资源
泸州市境内有野生动物214种,分属25目65科。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种:豹(别名金钱豹、豹子、文豹,猫科),合江、叙永、古蔺等地曾有发现。云豹(猫科)古蔺叙永曾有发现,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28种。境内河流深切,河谷陡峭。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其间蕴藏着丰厚的鱼类生物资源。辖区天然水域中有各种水生动植物近500种,其中淡水鱼类品种169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有32种,国家级Ⅰ级保护品种有3种:中华鲟达氏鲟白鲟。国家级Ⅱ级保护品种有4种,省级重点保护品种有12种。泸州长江段133千米及一级支流沱江、永宁河、赤水河为长江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泸州市境内既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人工植被,又有多种多样的栽培植被和园艺作物,野生植物种类5950种。
泸州市境内有高等植物520科、813属、595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4种。一级保护树种有:水杉,杉科,自1960年引种以来,全市各区县均有栽培。珙桐,珙桐科,在泸州数量少,主要分布在合江县福宝林区,古蔺黄荆林区亦有分布。南方红豆杉,红豆杉科,分布于合江、叙永和古蔺山区。银杏,又称白果、鸭脚,银杏科,泸州各区县均有栽培。台湾苏铁,又称铁树,苏铁科,泸州市移植引进作为园林观赏绿化植物。水松杉科,主要分布在合江、古蔺。全市森林面积857万亩,林木总蓄积29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9.7%。珍稀植物珙桐、水杉、桫椤篦子三尖杉连香树香果树等46种。中药材天麻五倍子佛手黄檗杜仲安息香等1444种。飘溢“王者香”的佛兰、四季兰(三星蝶、荷瓣、梅兰、梅瓣)、双鼻双舌、多瓣多鼻等兰草为珍稀名品。
矿产资源
泸州市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以各种沉积岩为主,矿产资源丰富,矿种繁多。已探明矿种有煤、石油、天然气、硫铁矿、铁、铜、金、耐火黏土、溶剂白云岩、水泥用石灰石、高岭土、磷、玻璃用砂、石膏、大理石、方解石等20余种。其中,煤、硫铁矿、天然气储量丰富。
有能源矿(种类及储量)6种(煤、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页岩气、地热)。其中累计查明煤炭资源量42.9992亿吨、页岩气4.54万亿立方米、煤层气65.2亿立方米。
金属矿(种类及储量)7种(菱铁矿、赤铁矿、褐铁矿、铜、铅锌矿、铝土矿、砂金),全市暂无矿权储量。
非金属矿(种类及储量)19种非金属矿产(磷矿、硫铁矿、石膏、方解石、水泥用石灰岩、饰面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建筑用白云岩、玻璃用砂岩、建筑用砂岩、铸型用砂岩、高岭土、陶瓷土、耐火粘土、膨润土、陶粒用粘土、水泥用粘土、含钾粘土岩、砖瓦用页岩)。其中硫铁矿18.04亿吨、石灰岩矿5.69亿吨、砂岩矿1800万吨、页岩矿4030万吨。
水气矿(种类及储量)2种水气矿产类(饮用天然矿泉水、医疗热矿泉水)。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49年,中共川南区委在自贡成立。1950年1月川南区委迁泸县,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1日,叙永解放;2日,古蔺解放;3日,泸县、合江、纳溪解放。5日,泸县人民解放委员会成立,代行县政府日常工作。13日,中共泸县委员会和泸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1月17日,设泸县专区,辖泸县、纳溪、合江、隆昌富顺、叙永、古蔺和古宋8县。
1949年12月,设置泸县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专员公署,属川南行署区。7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泸县析出设立泸州市,同月底成立中共泸州市委,8月15日正式成立泸州市人民政府。泸县专署驻泸州市,辖泸县(驻泸州市小市镇)、合江、古蔺、叙永、古宋、纳溪、富顺、隆昌等8县。
1952年3月,泸县专署迁隆昌县,改称隆昌专区,后属四川省领导。同年12月专署迁泸州后,改称泸州专区。原由川南行署直辖的泸州市划归泸州专区。辖1市、8县。1952年,云南省威信县水田乡飞地划归四川省古蔺县。
1953年1月12日,泸州市划归泸州专署领导,并为专员公署所在地。(1953年,泸州市改为省辖市,委托泸州专署代管。)
1960年,撤销古宋县,并入叙永县。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
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省辖泸州市,下辖市中区和泸县、纳溪县、合江县。
1985年6月4日,国务院决定将叙永县、古蔺县划归泸州市管辖。
1996年7月1日,泸州市行政区划调整,设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和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市政府驻泸州市江阳区大山坪。
2015年12月,四川省政府批准叙永县撤销营山乡、麻城乡、向林乡、兴隆乡,设立营山镇、麻城镇、向林镇、兴隆镇。
2018年3月,省人民政府批准龙马潭区撤销特兴镇,设立特兴街道办事处;古蔺县撤销桂花乡、黄荆乡,合并设立黄荆镇,水口镇更名为茅溪镇。
2020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同意泸州市调整叙永县、古蔺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0〕5号),批准叙永县:撤销兴隆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凤镇管辖;撤销营山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摩尼镇管辖;批准古蔺县:撤销古蔺镇,设立彰德街道;撤销护家镇,设立金兰街道;撤销永乐镇,设立永乐街道;撤销桂花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黄荆镇管辖;撤销鱼化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山镇管辖;撤销土城镇,将原土城镇土城街社区、土城村、天井村、风光村、裕华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二郎镇管辖,将原土城镇大山村、堰塘村、赞台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大村镇管辖;撤销白泥乡,设立白泥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泸州市下辖三区四县,乡镇(街道)126个。其中,8个乡、92个镇、26个街道办事处。8个乡均为少数民族乡,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泸州市人民政府驻江阳区江阳西路1号。
政治
领导班子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泸州市常住人口为4254149人。
截至2021年底,泸州市公安户籍登记户数159.01万户,户籍总人口506.73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5.07万人,城镇人口201.6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9.8%。市辖区户籍人口152.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7.17万人,乡村人口35.49万人。迁入人口1.91万人,迁出人口3.16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5.9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207.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18.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36%,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市辖区常住人口16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4.2万人,乡村人口45.9万人。
截至2021年底,泸州市共有8个乡均为少数民族乡,其中苗族乡6个、彝族乡2个。
截至2022年,在户籍人口统计年度内,泸州市公安户籍登记户数159.23万户,户籍总人口503.82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2.63万人,城镇人口201.19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9.9%。市辖区户籍人口152.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97万人,乡村人口35.23万人。迁入人口1.94万人,迁出人口2.89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6.3万人。
截至2023年,在户籍人口统计年度内,全市公安户籍登记户数159.84万户,户籍总人口502.2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00.35万人,城镇人口201.86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0.2%。市辖区户籍人口152.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7.84万人,乡村人口34.93万人。迁入人口2.56万人,迁出人口3.35万人。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26.7万人,其中乡村常住人口199.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26.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16%,比上年提高1.25个百分点。市辖区常住人口160.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6.7万人,乡村人口44.2万人。
参考资料:
民族
泸州是一个以苗族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有苗族、彝族、回族等48个少数民族成份。截至2024年,泸州市有2个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8个民族乡、4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12.48万人、占全市人口的2.48%,少数民族1000人以上乡镇(街道)34个,少数民族村寨342个。
语言
主词条:泸州话
泸州话属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音系中共有声母21个;韵母共35个;声调5个; 阴平44个、阳平21、上声42、去声13、入声33。儿化是泸州话中一个比较显著的语言现象。泸州话是泸州主城区和泸县共同通用的语言,以泸州主城区的语言为代表。泸州话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岷江小片,也就是南路话,保留入声,语速较快。泸州地区话,主要是入声独立,有少部分入声归去声,是受自贡富顺话的影响。入声独立的以市中区为中心,包括合江、纳溪、叙永及泸县南半部和古蔺西半部。入声归去声的主要包括泸县北部和古蔺半部。
宗教信仰
泸州市境内主要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道教五种宗教。
1992年,市内已依法登记开放有江阳区方山云峰寺、合江县法王寺、叙水县五显庙(后名净业寺)、江阳区龙王庙(后名清泉寺)4处。1993年11月17日,市佛教协会成立,2002年后设在龙马潭区南高新区春晖路市佛教协会综合大楼。
1991年,泸州已依法登记开放有江阳区濂溪路基督教礼拜堂、叙永县基督教音堂。至2005年,全市共依法登记开放基督教礼拜堂和聚会点10处,备案基督教教职人员9人,其中牧师1人、副牧师1人、长老4人、传道员3,落实基督教房产 4551平方米、土地0.63公顷。
1991年,泸州已依法登记开放江阳区新马路天主教堂,2005年,全市共依法登记开放天主教教堂和活动点5处,备案天主教教职人员6人,其中神甫2人、修女4人;落实天主教房产11万平方米;有天主教信众5000余人。
截至2005年,市内共依法登记开放伊斯兰教清真寺2处,备案伊斯兰教教职人员阿甸2人;落实伊斯兰教房地产1918平方米、土地0.32公顷;有伊斯兰教信众2000余人。
2005年年底,市内共依法登记开放道教宫观5处,备案道教教职人员10人,其中坤道7人、乾道3人;落实道教房地产2526平方米:有道教信众数千人。
经济
综述
泸州是美酒之城、产业重地;枢纽之城、开放高地;宜居之城、红色福地。
2021年,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06.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两年平均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07亿元,比上年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1185.5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955.41亿元,增长9.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3%、46.1%和44.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3.9、3.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9:48.2:39.9调整为11.0:49.3:39.7。
2021年,泸州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372.71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GDP的比重为5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43亿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748.67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555.61亿元,增长11%。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4: 54.4 : 40.2调整为5: 54.5: 40.5。
参考资料:
2021年,泸州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2%,其中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0.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9.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2.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8%,其中交通运输投资增长17.5%。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6.5%;产业投资增长19.7%;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长21.6%;其他投资增长11.6%。从国民经济行业看,制造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42.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31.0%,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22.4%。
2021年,泸州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0.15亿元,其中税收收入114.23亿元,国内增值税40.88亿元,企业所得税22.9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4.99亿元,其中教育支出82.99亿元,科学技术支出4.77亿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10.3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6.74亿元,卫生健康支出52.58亿元,节能环保支出18.76亿元,农林水支出61.66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8.19亿元,住房保障支出17.94亿元,城乡社区支出24.47亿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17亿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8.13亿元。
2021年,泸州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50元,比上年增长10.2%;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399元,比上年增长10.7%。
2022年,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60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7.1亿元,比上年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330.7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993.7亿元,增长4.0%。
2023年,泸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25.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40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332.93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1111.57亿元,增长5.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2%、50.2%和41.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5、2.8、2.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0.7:49.4:39.9调整为10.3:48.9:40.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3913元,比上年增长5.5%。
第一产业
2022年,泸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4.1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农业产值248.0亿元,比上年增长4.2%;林业产值21.8亿元,增长8.3%;牧业产值164.3亿元,增长4.2%;渔业产值20.0亿元,增长5.9%。
2022年,泸州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3.4亿元,比上年增长4.5%。
2022年,泸州市粮食总产量230.2万吨,比上年减少5.3万吨,下降2.3%。全年生猪出栏415.4万头,比上年增长3.9%;牛出栏7.9万头,增长4.0%;羊出栏55.1万只,增长2.3%。2022年改造提升现代经作标准化产业基地5万亩,全市累计建成55万亩现代经作标准化产业基地。
2023年,泸州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0.2亿元,比上年增长4.0%。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8.4亿元,比上年增长4.0%。
农作物种植。2023年,泸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08.2万亩,比上年下降0.1%。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92.4万亩,比上年增长7.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28.5万亩,增长5.1%;中草药材播种面积9.2万亩,增长13.5%;烟叶播种面积7.4万亩,增长5.1%。
农作物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35.3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其中稻谷产量109.9万吨,比上年增长1.4%;高粱产量11.5万吨,增长3.6%;玉米产量65.1万吨,增长5.2%。油料产量13.3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油菜籽产量11.9万吨,增长2.4%。烟叶产量0.9万吨,比上年增长27.6%。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18.8万吨,比上年增长4.7%。茶叶产量2.3万吨,比上年增长7.2%。水果总产量35.0万吨,比上年增长7.8%。药材产量4.2万吨,比上年增长14.6%。甘蔗产量7.8万吨,比上年增长6.5%。
现代农业。2023年,泸州全年改造提升现代经作标准化产业基地13万亩,全市累计建成68万亩现代经作标准化产业基地。新增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场62家,省级示范场15家。泸州市江阳区蔬菜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四川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古蔺县高粱现代农业园区、泸县稻渔现代农业园区、叙永县茶叶现代农业园区、泸州市龙马潭区水产现代农业园区获评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区。
林竹业生产。2023年,泸州全年完成营造林落地上图11.9万亩,实施森林管护356.4万亩,巩固两轮退耕还林成果79.06万亩。完成四川省赤水河流域水源涵养和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第一阶段退化林修复30万亩、封山育林0.5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800处。常态化管护已认定公布挂牌古树3054株,实施“一树一档”“一树一策”“一树一责”,叙永分水楠木成功获评全国100株最美古树。叙永竹产业园区获评省级五星级园区、合江林下中药材园区被评为省级现代林业园区,10个现代竹产业基地评为省级现代竹产业基地,合江龙挂山评为省级康养基地,8个竹林人家评为省级竹林人家,泸州竹芯食品有限公司评为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深入推动森林防灭火常态化治理,全市累计排查整治森林火灾隐患1529个、“两重”风险隐患13个、林区输配电设施火灾隐患437个;设置12个瞭望塔(哨)“山上”守域监测,试点在国有林场等重点区域建设自动化无人机机巢机库2座、前置无人机36台,与2470名护林员构建“天地立体”定时巡林模式。科学布局89个林火视频监控、190个智能卡口和268个语音播报杆等“技防”设施,实现“守住山、看住人、管住火”。
畜牧业。2023年,泸州全年生猪出栏422.2万头,比上年增长1.6%;年末生猪存栏233.4万头,比上年下降9.9%;牛出栏8.0万头,比上年增长0.4%;羊出栏54.7万只,比上年下降0.7%;家禽出栏3974.2万只,比上年下降2.3%。肉类总产量40.0万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猪肉产量30.9万吨,比上年增长1.7%;牛肉产量1.0万吨,增长1.9%;羊肉产量8577吨,下降0.9%。禽蛋产量5.3万吨,比上年增长1.7%。
渔业。2023年,泸州全市水产养殖面积9337公顷,比上年增长0.03%;投放鱼种量1.35万吨,比上年增长3.1%;水产品总产量11.14万吨,比上年增长4.6%;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3.59亿元,比上年增长6.7%。
水利建设。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累计建成水利工程达35.15万处。其中,水库468座(水利水库430座、电站水库38座)、城乡集中式供水工程1545处、泵站853处、水闸20座、塘坝2.4万座、窖池1.98万座、机电井30.48万眼。全年水利工程供水能力总量13.45亿立方米,实际供水量11.97亿立方米。年末规模以上灌区121处,新增耕地灌溉面积1.98千公顷,耕地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64.67千公顷,实际耕地灌溉面积累计达到124.33千公顷。堤防总长度达到244.91千米,其中达标堤防209.70千米。
第二产业
2022年,工业增加值935.09亿元。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2.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股份制企业增长6.4%,私有企业增长2.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8%。从主要行业看,传统四大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7%。其中,酒的制造业比上年增长8.1%,化工产业下降10.4%,机械产业下降2.0%,能源产业增长16.6%。五大现代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从重点产品看,化学药品原药比上年增长388.7%,钢材增长48.1%,石油钻井设备增长28.7%,电子元件增长26.8%,服装增长13.9%,钢化玻璃增长13.1%。2022年1~11月,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32.9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利润总额362.3亿元,增长26.0%。境内有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区。
2023年,泸州全年工业增加值950.56亿元,比上年增长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6%,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1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
第三产业
截至2021年底,泸州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1011户,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832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179户。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22.73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595.78亿元,增长24.5%。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9.95亿元,比上年增长45.5%。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9.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2.7%,化妆品类增长21.0%,金银珠宝类增长29.8%,日用品类增长56.8%,书报杂志类增长104.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6%,中西药品类增长21.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3.9%,通讯器材类增长17.6%。
2021年,泸州市引进金融机构2家,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32.24亿元,比年初增长10.5%。其中住户存款2320.98亿元,比年初增长11.4%;非金融企业存款674.88亿元,比年初增长17.5%;各项贷款余额2689.00亿元,比年初增长13.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050.36亿元,比年初增长10.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627.11亿元,比年初增长15.5%。
截至2021年底,泸州市有证券公司9家,所属营业部10个。股票有效账户数60.42万户,比上年增长18.7%。持有股票市值218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年证券成交总额为5984.09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股票基金成交3392.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证券公司营业收入2.0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利润总额0.95亿元,下降7.1%。
截至2022年,在泸市级保险分支公司42家。全年保费总收入97.96亿元,比上年减少0.3%。其中财险公司保费收入27.79亿元,比上年增加8.2%;寿险公司保费收入70.17亿元,比上年减少3.2%。全年保险赔付30.15亿元,比上年减少2.9%。全行业共提供保险保障7.28万亿元,交纳税收(不含个税)2.14亿元,个人所得税4600余万元,代收代缴车船税1.62亿元。年末全市保险从业人员1.38万人。
2022年,泸州市服务业增加值993.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比上年增长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4%,住宿和餐饮业下降6.4%,金融业增长5.3%,房地产业下降5.2%,其他服务业增长6.6%。2022年1~11月,泸州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8.2亿元,同比增长13.8%;实现利润总额14.1亿元,下降23.4%。
2022年,泸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4.4亿元,比上年增长3.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1.4亿元,比上年增长3.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3.0亿元,增长3.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116.7亿元,比上年增长5.3%;餐饮收入127.7亿元,下降11.2%。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1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从热点商品看,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1%,日用品类增长29.3%,通讯器材类增长13.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2%,金银珠宝类增长28.8%。
2023年,泸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6.2亿元,比上年增长5.8%。
2023年,泸州市服务业增加值1111.6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9%,金融业增长8.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2.6%,房地产业增长1.9%,其他服务业增长6.5%。
经济功能区
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
前身为2006年建立的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2015年成立党工委、管委会接管园区事务,2019年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白酒产业试点区、全国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是四川省首批院士(专家)园区,全国首个以白酒制造为主导的专业化、集群化、全产业链园区。
已入驻泸州老窖、中远物流、中科玻璃、裕同包装、海普制盖等企业300余家,涵盖原粮种植、白酒酿造、包材印务、检验检测、仓储物流、技术研发、金融会展、文化旅游等全产业链,2023年,园区完成营业收入1350.4亿元,利润总额195.1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底,泸州有幼儿园685所,在园幼儿12.44万人,专任教师6579人。其中城区幼儿园181所,在园幼儿3.80万人,专任教师2513人。公办幼儿园213所,在园幼儿6.75万人,专任教师2857人。其中城区公办幼儿园41所,在园幼儿1.81万人,专任教师803人。
截至2022年底,泸州有小学194所,教学点377个,在校学生29.59万人,招生4.58万人,毕业生5.59万人,专任教师1.78万人,教职工1.55万人。初级中学185所,在校学生18.83万人,招生5.64万人,毕业生7.38万人,专任教师1.40万人,教职工1.66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总人数48.4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专任教师174人,招生888人,在校生4440人,毕业生1210人。
截至2022年底,泸州有普通高中29所,专任教师6895人,招生3.61万人,在校学生11.13万人,毕业生3.3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6所,招生2.82万人,在校学生7.81万人,毕业生1.91万人,专任教师2637人。
截至2022年底,泸州有普通高校8所,招生4.34万人,在校学生10.56万人,毕业生2.23万人,专任教师3891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1318人,在读学生3510人,毕业生773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5713人,在校学生2.20万人,毕业生5646人;非全日制本(专)科招生2.44万人,在读学生6.29万人,毕业生1.27万人。全市成人高等学校1所,专任教师48人,招生1588人,毕业生1844人,本专科在校生6600人。
2022年7月,境内两所高中(四川省泸州市第一中学校、合江县马街中学校)通过四川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市级评审。
截至2023年底,泸州全市有幼儿园691所,在园幼儿11.05万人,专任教师6460人。其中城区幼儿园185所,在园幼儿3.37万人,专任教师2410人。公办幼儿园219所,在园幼儿5.99万人,专任教师3069人。其中城区公办幼儿园40所,在园幼儿1.67万人,专任教师887人。
全市小学194所,教学点307个,在校学生29.38万人,招生4.92万人,毕业生5.13万人,专任教师1.75万人,教职工1.82万人。初级中学178所,在校学生17.2万人,招生5.21万人,毕业生6.86万人,专任教师1.35万人,教职工1.48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总人数46.5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7所,专任教师177人,招生160人,在校生944人,毕业生226人。
高中和中职教育。全市普通高中30所,专任教师7134人,招生3.45万人,在校学生10.81万人,毕业生3.7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所,招生2.35万人,在校学生6.8万人,毕业生2.12万人,专任教师2896人。
高等教育。全市有普通高校7所,招生3.3万人,在校学生9.8万人,毕业生2.26万人,专任教师4217人。其中研究生教育招生1430人,在读学生3925人,毕业生1032人。全日制普通本(专)科招生31562人,在校学生9.41万人,毕业生21560人;非全日制本(专)科招生14529人,在读学生3.04万人,毕业生4282人。全市成人高等学校1所,专任教师72人,招生1354人,毕业生2745人,成人本专科在校生5300人。
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全市共有考生6.45万人,报考普通高等院校考生4.27万人(普通类应届高中毕业生3.79万人,普通类往届高中毕业生0.48万人),报考对口高职考生2.18万人。普通高等院校考生中文科考生1.94万人,理科考生2.33万人。本科上线2.15万人,其中一本上线0.81万人,一般本科1.34万人。共被普通高校录取5.63万人,录取率87.26%,其中本科录取2.34万人。
社会化考试。全市共有成人高考考生1.3万人,比上年减少24.0%。其中高起专、本考生0.62万人,专升本考生0.68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名人数2.97万人,报考6.62万科次。非学历考试中,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1.45万人,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考试3.62万人,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1.15万人。
医疗
2020年11月,泸州市入选国家医疗保障局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名单。
截至2022年,泸州有三级医疗卫生机构17家(其中三甲医院5家、三乙医院10家;三甲保健院1家;三甲疾控中心1家),二级甲等医疗机构7家。
泸州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数2295.16万人次,其中门、急诊2163.06万人次,年入院人数111.27万人,组建家庭医生团队838个,常住人口签约269.92万人,全年健康体检152.68万人,老年人体检人数50.45万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5.61%,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39.31万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12.21万例。报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总体到位率达98.29%,建立艾滋病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4个、筛查实验室32个、快速检测点217家。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19/10万、2.39‰、3.9‰,宫颈癌筛查66048人、乳腺癌筛查65459人。
2022年,泸州自然年度人口监测共出生25876人,出生率6.2‰。其中,一孩出生13682人,二孩出生9297人。死亡38319,死亡率为9.2‰。人口自然增长率负2.99‰,出生人口性别比108.73。育龄妇女87.0万人,已婚育龄妇女51.82万人。
科技
2021年,泸州市新增国家大学科技园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备案省级众创空间1家、瞪羚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54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54家,瞪羚企业2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438.6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39项,合同成交金额18.1亿元,比上年增长49.6%。年末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38797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5件、地理标志产品14件,地理标志商标15件。
文化
截至2021年底,泸州市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5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5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2名,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2人。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发布,该市被纳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规划范围。
截至2023年,泸州全市有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9个、美术馆2个,城市书房2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26个,村(社区)文化室1486个。全市图书馆总藏量237万册(件),其中图书藏量193万册。音视频资源总量37.4万小时,电子文本、图片文献资源年总量76TB,少儿文献40.5万册。图书馆总流通人次164.5万人次。全市建成22个城市书房实现免费向市民提供自助图书借阅服务。市图书馆通过“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验收。现有国家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个(泸县龙舞之乡、纳溪民歌之乡),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5个。组织开展“醉美泸州百姓舞台”“全民阅读”“万人赏月诵中秋”等文化惠民活动560余场次。积极策划举办内容积极向上、质量上乘的文化文艺演出、各类展览活动,“线上+线下”形式,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举办“红色石厢子·‘忆’起过春节——泸州市2023年红色村晚”、泸州市2023年“玉兔迎新春·祈愿幸福年”元宵放灯节活动、“德颂长风音乐会”“大江奔流·红色印记——中国国家画院重走长征路泸州采风写生行” “泸州40正当红”群众文艺晚会、文艺五进乐欢天系列活动、“剧惠泸州·周末有戏”、泸州市第十三届群众文化旅游艺术展示活动等,满足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体育事业
2021年,泸州市成功举办泸州市第八届运动会,参与人数达6000余人,高质量承办2022年四川省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网球比赛。年末健身设施场地数量10374个,体育馆7个,体育场6个,向省以上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96人。参加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获奖牌96枚,其中金牌35枚。体育彩票销售站点318个,体彩销售额达到3亿元。
环保
主词条:泸州桥梁
截至2022年,泸州长江二桥及连接线工程跨江主桥钢桁梁、东连接线施工完成,东、西引桥有序推进;长江六桥及连接线工程主塔、南连接线完工,钢箱梁吊装、南引桥等工程正常推进;二环路高新区段城南立交完成,盘山河大桥、酒谷大道互通立交等节点工程加快推进;二环路千凤路段除安宁大道跨线桥、七一互通外基本完工;茜草滨江路、柏云路、先锋路、观溪路、沱江新城和丰场周边道路等工程建成投用;茜草片区市政道路(西区)、泸州高铁站西北片区道路等工程加速推进;滨江路挡墙(二期)、二道溪-城东截污干管连接线等工程开工建设;持续推进泸州市龙透关大桥及连接线、茜草滨江绿地生态修复提升等工程前期工作。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下同),泸州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9.4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24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0.90万人(参保职工69.89万人,离退休人数41.0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14万人,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7044元,比上年增加739元,增长2.81%;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83万人(参保职工8.71万人,离退休4.1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5.76万人(非待遇领取人数108.3万人,待遇领取人数67.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80万人。
全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2221284万元,比上年增加235399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征缴收入622210万元,比上年增加56635万元。全年基金总支出2205245万元,比上年增加112965万元,其中发放养老金1364971万元,比上年增加42408万元。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96990万元。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基金总收入153436万元,比上年增加16568万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55510万元,比上年增加26083万元;中央财政补助收入74543万元,比上年减少2371万元;地方各级财政补助收入20613万元,比上年增加4274万元。基金总支出99991万元,比上年增加5635万元,其中支付养老金98479万元,比上年增加6048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266886万元。
失业保险。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35.9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8万人,其中女性16.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11万人。全市有2400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纳入失业保险参保范围,为9142名城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提供失业保障。失业保险金月标准达到1576元。
全市城镇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23512.58万元,其中征缴失业保险费22726.94万元。全年基金总支出33554.19万元,比上年增加18937.57万元,其中支付失业保险金8426.99万元,支付稳岗补贴9615.4万元,惠及6698家次参保单位,支付一次性扩岗补助212.6万元,惠及525家次企业,支付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9916.35万元,惠及6397家参保单位。年末城镇失业基金累计结余18555.95万元。
工伤保险。年末全市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3.4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2万人,其中农民工21.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9万人。全年有3426人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比上年末减少396人。全年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13889万元,比上年增加1164万元,其中征缴收入13747万元,比上年增加1378万元,计划内征收13306万元。全年基金总支出17949万元,比上年减少206万元。年末基金累计结存6093万元。
医疗保险。年末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8.23万人,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9.27万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中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7.79万人,其中女性17.44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398.96万人。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354476万元,比上年增加32284万元。全年基金总支出261906万元,比上年增加8639万元。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22146万元。
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392228万元,比上年增加32420万元。全年基金总支出364584万元,比上年增加2971万元。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53934万元。
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积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2022年通过多渠道方式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1002套,发放保障性租赁住房租赁补贴450户,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747户。
交通
综述
截至2021年底,泸州市铁路营运里程0.0306万千米,同比增长15%;高速铁路营运里程41千米,高铁站2个。公路里程1.996569万千米,同比增长1.3%;高速公路里程532.96千米,同比增长4.6%;国道里程652.11千米,省道里程818.397千米,同比增长-0.3%。县道里程4227.079千米。同比增长0.2%,乡道里程6378.508千米,同比增长1.1%;桥梁2285个,客运站28个,同比增长3.7%;货运站14个,同比增长55.5%;民用汽车拥有量22880辆,同比增长3.54%;内河航道里程0.092654万千米,民航机场(含通用机场)1个;航空旅客吞吐量万210.08 人次,同比增长29.4%。
2022年末,泸州实有出租汽车2152辆,新能源汽车10359辆。年末机动车登记数98.68万辆,其中大型汽车1.83万辆,小型汽车54.44万辆,摩托车41.44万辆。年末实有驾考中心4个,驾校79家,年末累计核发机动车驾驶证8.15万人;全市公路总里程20186.2千米。
2023年末,泸州实有出租汽车2151辆,新能源汽车20506辆。年末机动车登记数105.24万辆,其中大型汽车1.74万辆,小型汽车57.78万辆,摩托车44.77万辆。年末实有驾考中心16处,驾校56家(含摩托车驾校10 所),年末累计核发机动车驾驶证9.0万人。
公路
主词条:泸州公路
主词条:泸州高速公路
2022年末,全市公路运输营运车辆数20755辆(不含市内公交和出租车),其中客运车辆1852辆,货运车辆18903辆。客运线路575条(不含城镇公交线路),其中跨省线路89条,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100%。全年完成旅客运输1976.31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14.19亿人千米。完成货物运输8810.66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27.75亿吨千米。
2023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21819.55千米。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里程602.66千米,一级公路204.66千米,二级公路910.55千米,三级公路301.53千米,四级公路19460.32千米,等级外公路339.83千米;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1153.01千米(其中普通国道656.17千米),省道931.78千米(其中普通省道825.96千米),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19734.76千米。
叙威高速公路于2021年7月1月建成通车、合江长江公路大桥于2021年6月建成通车。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9965.69千米。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里程532.96千米,一级公路167.27千米,二级公路820.64千米,三级公路260.98千米,四级公路17221.10千米,等级外公路962.74千米;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1072.88千米(其中普通国道652.11千米),省道930.59千米(其中普通省道818.40千米),农村公路(县道、乡道、村道)17962.22千米。
泸州市已建成(G76)隆纳高速公路纳黔高速公路;(G4215)成自泸高速公路;(G93)泸宜高速公路泸渝高速公路;(S80)宜叙高速公路叙古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泸州绕城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连接主城三区,构成了泸州高速公路交通网络。321国道(广成路)、308省道(合珙路)、207省道(资泸路)、307省道(泸盐路)、309省道(古高路)等国省干线公路穿城而过。
泸州市是国家公路枢纽城市之一。按照《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泸州市被列为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四川省仅有成都市列入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泸州、绵阳、达州列入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泸州成为川南唯一入围的城市。
铁路
主词条:泸州铁路
截至2022年,泸州铁路运营总里程306千米,其中货运铁路运营里程265千米(含专用线),客运铁路运营里程41千米。全年铁路货物运输量513.42万吨,比上年增长4.6%;货物运输周转量41262.5万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3.5%;铁路客运量236.13万人,其中泸州站214.38万人,泸县站21.75万人。
截至2023年,泸州路运营总里程346.05千米,其中客运铁路41千米、货运铁路266.05千米、客货共线铁路39千米。全年铁路货物运输量500.38万吨,比上年下降2.5%;货物运输周转量35368.79万吨千米,比上年下降14.3%;铁路客运量408.69万人,其中泸州站375.13万人,泸县站33.56万人。
截至2024年9月,泸州市已建成通车铁路404千米。其中高速铁路2条,共100千米,分别为绵泸高铁泸州段41千米、渝昆高铁泸州段59千米;普速铁路272千米,包括原隆黄铁路隆叙段148千米、叙大铁路85千米以及叙毕铁路39千米;铁路专用线32千米。
航运
泸州市是国家交通部确定的二级枢纽站和长江主枢纽港城市。西南出海通道纵贯全境,陆路经此通道一日内可直达广西防城港北海
泸州港是四川第一大港口,是交通部确定的四川唯一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国家二类水运口岸,同时也是四川省唯一一个享受起运港退税政策的港口。其中,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临时开放口岸,同时也是四川第一大集装箱码头。
泸州港集装箱码头已建成6个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直立框架式泊位和40万平米集装箱堆场,具备集装箱100万标箱吞吐能力。拥有经营性货运码头16座,生产性泊位44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27个,近洋航线3条,内河航线6条,铁水联运班列11条。全年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42.68万吨,其中出港236.3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7.21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0.9%。
2024年11月,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同意国际航行船舶临时进出泸州港集装箱码头1#、2#、3#水运专业泊位,标志着泸州港成功连续获批国家临时开放水运口岸。
截至2021年底,泸州市内河航道里程926.54千米,其中七级及以上等级航道里程340.1千米。年末民用运输轮驳船219艘,全年完成货物运输2014.34万吨,比上年增长0.8%;货物周转量233.72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2.2%;旅客运输0.88万人,比上年增长67.4%;旅客运输周转量5.78万人千米,比上年增长100.1%。
航空
泸州云龙机场,位于泸县云龙镇龙马潭区石洞街道双加镇结合部,为四川省第三大航空港,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属军民合用机场。截至2020年8月,泸州云龙机场已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4个城市的直达航班。
截至2021年底,泸州市云龙机场通航城市达47个(通航点49个),共保障各类飞行起降24555架次(其中运输起降22136架次,比上年增长25.1%);全年旅客吞吐量(客运人次)210.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4%;货邮吞吐量6001.8吨,增长6.4%。正式迈入全国民航中型机场行列,全国机场排名提升至第59位(2020年第63位)。
2023年末,泸州云龙机场通航城市达49个(通航点51个),共保障各类飞行起降27409架次(其中运输起降22648架次),全年旅客吞吐量(客运人次)230.3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37吨。正式迈入全国民航中型机场行列,全国机场排名提升至第67位。
公交
主词条:泸州公交
截至2022年,泸州有城镇公交线路(包括县城、农村乡镇有固定停靠点)326条,其中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146条;公共交通汽车营运车辆(包括农村班线公交)1915辆,其中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234辆;城市公交汽车运营线路总长度2806千米,城市公交专用道152.2千米。全年公共交通汽车客运总量(包括农村公交)18739万人次,其中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6699万人次。
2023年末,泸州有公交线汽车线路(包括县城、农村乡镇有固定停靠点)214条,其中城市公共汽车营运线路152条;公共交通汽车营运车辆(包括农村班线公交)1935辆,其中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181辆;城市公交汽车运营线路总长度2766.5千米,城市公交专用道152.2千米。全年公共交通汽车客运总量(包括农村公交)20392.3万人次,其中城市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8127.8万人次。
人文
饮食
主词条:泸菜
在136千米的长江泸州段,具有大河帮小河味独特风味的泸菜。
据《川菜志·经营类型和方式中饮食行帮及地方风味》记载,由于地理环境、交通、人文的区别,历史上的各地川菜各具特点,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帮派”,又称帮口。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上河帮、下河帮、大河帮、小河帮、自内帮等。大河帮范围包括长江上游的泸州、宜宾、乐山一带。
大河帮的烹饪菜路广、佐料多、技法多,以小煎、小炒、干煸和突出泡姜、泡海椒味的民间菜式以及火锅为主要特点。大河帮擅烹饪长江鲜鱼,名菜有玉牌脆肚、罐罐鸡、糖醋脆皮鱼、清蒸杂烩。而泸州的小吃和特色菜肴,如黄粑、猪儿粑、伦教糕以及荤豆花、酸菜豆花。
泸州市是大河帮较为集中的地区。一方面,泸菜风味以大河帮风味的技法为主体。另一方面,旧时自贡的盐帮、内江的糖帮、隆昌麻布的挑夫顺沱江而下,在泸州交汇;泸州也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因此,急火短炒、小煎小炒、便宜快捷形成的沱江风味菜品(也称小河味),与赤水河畔古蔺、叙永的苗族、彝族菜肴风味都对泸菜产生了影响。
泸菜既保留了川菜“清鲜醇浓,麻辣辛香,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共性特点,又具有泸州“大河帮小河味”的个性特点,突出表现为“清鲜纯厚、醇浓并重、咸甜适中、酸辣适口、煳辣麻爽、辛香有度”,大河风格、小河风味,与成渝两地最大的区别在于味和技法。
泸菜体系包括泸州地标菜、泸州小吃、泸州河鲜、泸州火锅四大品牌。菜品具有形神兼具、味质相宜、气韵相通、古今相融、文化相承的特点。以筵席为例,泸菜就创作了酒城八景宴、合江八景宴、泸州全鱼宴、泸乡红薯宴、合江荔枝宴、张坝桂圆宴、潮河龙眼宴、赤水红军宴、渠坝豆腐宴等。
习俗
泸州龙舟竞渡历史悠久,在川内很有名气。早在五百年前,泸州长江龙舟竞渡就得到了明代状元杨升庵的赞颂。他在《竞渡曲》中写道:“江阳旧俗重端阳,龙舟竞渡江之滂。已欣永日恣游戏,更兼积雨生微凉。五龙青红黄白黑,昂头竖项扬鬐翼。奔电追风跃且鸣,击汰冲波横复直。仿佛湖州张水嬉,想像习战昆明池……”,诗歌描述了当时规模宏大、冠甲全川、激动人心的长江泸州龙舟竞渡盛况。
农耕习俗、集市习俗、船工号子、礼仪习俗
地区象征
1986年10月10日,泸州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1会议决定,桂花为泸州市市花。
2018年1月25日,泸州城市形象标识正式亮相。形象标识,以泸州城市名片“中国酒城”四个汉字作为设计原型,四字的部分笔划巧妙地拼搭出“泸”字,体现出城市形象定位语的同时也点出城市名称。主体图形的外轮廓是一枚印章,造型方正完整。字体有古朴的韵味。色彩采用古金色,并加入渐变效果。
2018年1月25日,泸州城市形象定位语正式出炉——“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
其他文化
2006年6月,泸州老窖酒酿制技艺泸州雨坛彩龙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古蔺郎酒传统酿造技艺)伞制作技艺(油纸伞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12月3日,古蔺花灯和合江县的酱油酿造技艺(先市酱油酿造技艺)正式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6年12月,泸州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50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6项,在全省各市(州)中名列前茅,位居川南第一。
截至2021年年底,泸州市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2处,分别是:明代泸州大曲老窖池、明代泸县龙脑桥、宋代泸县宋墓、清代叙永春秋祠、清代况场朱德旧居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江阳区、龙马潭区)、南宋报恩塔(江阳区)、玉蟾山摩崖造像(泸县)、泸县龙桥群罗盘嘴墓群(泸县)、泸县屈氏庄园神臂城遗址(合江县)、合江崖墓群尧坝镇古建筑群(合江县)、清凉洞摩崖造像(叙永县)、古蔺县红军四渡赤水战役遗址茶马古道(泸州段)泸县圆通寺福宝古建筑群奇峰渡槽洞窝水电站红军长征过石厢子旧址先市酱油酿造作坊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5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
泸州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朱德刘伯承吴玉章恽代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泸州从事过伟大革命实践,留下了许多革命史实、传说和文物古迹,如护国讨袁战争遗址——棉花坡古战场遗址及指挥部、护国岩摩崖石刻、况场朱德旧居、东华诗社旧址——朱家山、川南师范学堂、龙透关、太平渡口、二郎渡口等文物点。据“三普”成果显示,泸州市革命遗迹遗址多达1200余处,仅四渡赤水期间,红军辗转往返于古蔺、叙永76个场镇,留下丰富革命遗存。有“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泸州起义陈列馆”、“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等3座红色主题陈列馆。
泸州古称江阳,历史悠久。泸州话代代相传,从古迄今。根据现存族谱和实地调查,明清两代后的泸州人口有很多是湖广迁蜀移民及其后裔,这些移民有广东、湖南、湖北,经不同的路线移入四川。迁入泸州的移民以湖北麻城县孝感乡、广东梅州居多,也有少部分来自福建、浙江、江苏、湖南,其中福建、广东的多是客家人。抗日战争时期,又有浙江一带的移民内迁。因此,如今的泸州人并不是古蜀人的后裔,现今的泸州话与宜宾话音系相近,都属于四川“南路话”。
风景名胜
综述
泸州市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富集,形成了红色文化、白酒文化、长江文化、康养文化四大文化为代表的泸州特色文化资源。
截至2022年,有A级旅游景区30个,其中4A级13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
重要景点
对外交流
综述
截至2024年11月,泸州已建立正式国际友城2个,国际友好合作关系城市11个。
友好城市列表
参考资料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城市荣誉
其它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1 17:53
目录
概述
名称衍变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